“绿色长廊”增色龙江
东北网9月3日讯(唐守弘 记者 葛金鑫)9月1日一大早,绿色长廊阳光穿透薄雾,增色龙江洒在平齐线蜿蜒的绿色长廊时事聚焦钢轨上,铁轨旁的增色龙江身影早已忙碌多时——他们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农林管理所齐齐哈尔分所三间房工区的护林员们,身着橙黄色工装,绿色长廊开启新一天的增色龙江徒步巡护任务,守护这条穿越沙地的绿色长廊绿色长廊。
从栽下第一株防风固沙的增色龙江紫穗槐,到如今17.6万株织就的绿色长廊生态屏障,他们的增色龙江铁锹与汗水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脉搏。多年来,绿色长廊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增色龙江时事聚焦金山银山”的理念,面对管辖内既有广袤森林,绿色长廊也有湿地、增色龙江沙地等多样生态,绿色长廊围绕最北铁路特点开展绿化行动,充分挖掘现有林业资源内在潜力,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哈齐高铁沿线,哈尔滨至大庆区段,列车通过生态宜人的湿地。马赫摄
自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核心理念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这一理念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作为积极践行者之一,在生态保护与铁路发展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平齐线南起吉林省四平站,北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站,穿越盐碱地、沙地、湿地沼泽等,沿线气候干旱少雨,土质多为草甸土和风沙土,土壤沙化严重,风沙曾是这里的“老大难”问题。“当年一起风,能见度非常低,且道岔里积沙严重,调车员作业时要绑着安全带趴在车头看信号。”在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管内三间房站区,老一辈调度员都心有余悸。1986年以来,农林管理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防沙治沙和绿化工作,持续补齐补强边坡防护,为平齐线筑起防风固沙的坚实屏障。

哈牡客专沿线高铁飞驰在绿水青山间。马赫摄
2024年起,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还结合滨洲线海拉尔至满洲里区间沙害、雪害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危害隐患的情况,组织开展治沙、防雪林工程,在滨洲线789公里至798公里完工至乌固诺尔间右侧完成32公里防沙林建设,2024年栽植2.1万株樟子松容器苗,2025年预计完成栽植樟子松容器苗2.3万株,造林面积9.36公顷。
除了防沙治沙,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农林管理所还积极参与生态防护建设。在新建哈佳铁路、哈牡高铁、沈佳高铁时,完成沿线绿色防护及车站的绿化工作,实现线路绿化美化与高铁开通运营同步进行。2024年以来,面对绿化造林新任务、新课题,他们精心设计、科学培育,打造了铁路防护林绿色长堤。结合区域特点,他们对重点干线京哈线防护林进行补种和绿化造林,栽植云杉、黄槐、紫叶李等合计1.69万株,进一步美化路容路貌,全力打造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交界口亮丽风景线。同时,他们还深入挖掘和保护现有林业资源,将苗圃苗木供给能力与沿线造林绿化需求相结合,增加造林苗木储备量,并积极培育精品苗木,适量培育绿化工程用苗,育苗成苗率达95.5%。

林都号旅游列车行驶在林间,开往目的地伊春。马赫摄
在助力地方生态旅游发展上,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同样成绩斐然。近年来开行的“林都号”“伊春号”等旅游列车,被誉为“天然氧吧专列”,为伊春市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注入动力,促进当地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回望20年的峥嵘岁月,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的生态足迹:累计造林58万亩,相当于2.7万个标准足球场;治理沙害路段420公里,使铁路沿线沙化土地减少65%;管内线路绿化覆盖率从2005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84.88%。

铁路沿线茂密的绿化。马赫摄
在这片承载着生态与发展双重使命的土地上,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绿色长廊”的建设脚步,正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方向稳步迈进。
责任编辑:强锐本文地址:http://mip.yunelian.com/news/209c7699714.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